【襄阳政府网消息】6月23日,南漳县巡检镇指山坪村蚕农刘德全拉着鲜茧来到东漳丝绸蚕茧收购站出售,现场拿到了8360元现金。他高兴地说:“今年只养了四张蚕茧,明年我要多养一些,多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作为湖北省产业链最完备的茧丝绸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的湖北东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学文也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带着30多人在南漳各乡镇抓紧收购春茧。
南漳县委、县政府《关于振兴桑蚕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实现“118”目标,即到2019年全县蚕茧加工总产值达到10亿元,年产干茧1000吨以上,桑园面积达到8万亩发展规划。
产业的快速恢复
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产业发展战略,南漳桑蚕产业逐渐萎缩,到2014年,全县桑蚕产业面积仅2万亩。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对桑蚕时尚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开发战略的拉动效应,自2015年起茧丝绸市场开始回暖。作为南漳县唯一的茧丝绸企业——湖北东漳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东漳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放大品牌张力、推进产业转型,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市场绩效不断攀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桑蚕资源的原料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南漳本地自产的鲜茧已不能满足湖北东漳公司的正常生产需求。湖北东漳公司在南漳本地实际收购鲜茧尚不足企业年缫丝产能的三分之一。
2016年,南漳的桑蚕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当年,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数次来到南漳,就桑蚕产业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南漳作为湖北省桑蚕产业传统主产县,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实现桑蚕产业的恢复性发展,要在促进全县农林结构调整、产业扶贫和农村全面步入小康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6年,南漳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桑蚕产业发展,决定对蚕农新建的桑园每亩无偿提供600株嫁接桑苗并奖励300元;对农户养蚕采用蚕具以及机械设备的,给予60%—100%的机械设备补贴。
进入2017年春,南漳西南山区利用连片山地和四边荒坡地新发展桑蚕产业面积1.3万亩,全县桑蚕产业面积恢复性达到4万亩。
企业的绿色转型
南漳是我国植桑养蚕的发源地,是湖北省有名的“蚕茧之乡”,为湖北三大蚕区之一。从古至今,南漳就是湖北省黄丝的主要产地。
因为南漳是楚文化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楚丝”的品牌也不胫而走。
据历史记载,“楚丝”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品牌商品。
1977年,南漳组建茧丝绸公司。2010年,企业经过发展组建成立湖北东漳公司。
湖北东漳公司以蚕茧购销和白厂丝生产为主。2016年9月,公司决定主攻桑蚕茧丝绸产业,着力构建“种养加销一条龙、农工商旅一体化”的融合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公司+科研所+基地+合作社+农户+桑蚕旅游观光”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以工哺农、以商促工、以旅活商”特色发展的三产融合转型路径,充当产业扶贫龙头,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实现原料资源本土化的同时,加大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建设力度,推进企业增效、蚕农增收、税收增长。
2016年12月21日,湖北东漳公司与肖堰镇西流坪村签订了100亩土地流转种养桑蚕合同;2016年12月22日,城郊白马山村100亩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到位、东漳丝绸科研所建设项目获准立项。自2016年起,湖北东漳公司建立蚕茧收购保护价制度,通过协议方式与蚕农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关系。2017年2月,湖北东漳公司丝绸制品技改新建项目顺利投产,每年增创产值2亿元,新增利税1800万元,新增从业人员200人。
与此同时,投资2400万元的东漳丝绸工业旅游园区也将于今年6月底建设完成。
在推进公司转型发展的征程上,湖北东漳公司信心满满。“现在的重点就是种好一棵桑树、拉长一根蚕丝、做强一大特色、擦亮一张名片,打造华中地区桑蚕茧丝绸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标杆。”该公司董事长王进介绍。
“楚丝”的绵延伸展
南漳蚕茧质量较好,一个蚕茧的丝能扯到1100米长。
在湖北东漳公司,蚕茧变成一个长长的产业链条。
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是国家卫生部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成为人类绿色新食品源。今年,湖北东漳公司专门开发了桑叶芽茶。
与此同时,与桑蚕相关的酒、面、酱、粉、菜等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的衍生品被开发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公司的产品结构就形成了丝绸原料、丝绸制品、桑蚕衍生品三大系列。”王进介绍说,“东漳丝绸工业旅游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这将是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王进介绍,公司去年产值达12300万元,今年上半年的产值已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
在该公司的丝纺车间,7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加工生产出口德国的产品。该公司业务部负责人高兴地说:“现在公司的产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南漳是中国有机谷起步区、核心区、示范区,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开发战略,将来我们的‘楚丝’产业链会拉得更长!”王进说道。